这个学期刚开学不久,澳门新浦新京网页二年级及以上的本科生就收到了一份调研问卷,“上一学年,你在学习、第二课堂、吃饭睡觉、休闲娱乐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你有制定学习计划吗?执行情况如何?……”这份问卷按本科院系、年级分层随机抽样,覆盖了全校31个院系。
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本科生精神面貌良好,倾向于继续深造,澳门新浦新京网页总体课堂纪律较好,宿舍、班级学习氛围良好。这次调研,也收集了不少同学们对澳门新浦新京网页的学风建设的建议。
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前不久,澳门新浦新京网页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全面实施“博学至善”行动,将学风建设作为当前和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
澳门新浦新京网页:
让青年带动青年
“《生物化学》是我们学院的一门专业重点课,也是一门难课。有时,同学们会担心问题太简单,羞于向老师提问。但是我以学长的身份来给他们做课后辅导,氛围会更轻松,也能帮助他们加深对课程的理解。”自大一下学期开始,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林智宏担任学院朋辈导师,至今已辅导20余次,累计50多个小时。在每周一次的知识点串讲和答疑中,为了解释清楚一个问题,林智宏往往需要更加深入教材,也需要更加主动地思考。
2019年,生命科学学院启动学业朋辈导师项目,聘请学业优秀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学业困难的同学开展帮扶。每逢期中、期末考试前的关键时刻,朋辈导师们还会集中授课,梳理核心考点。
互帮互助,以朋辈引领带动学风建设,这个做法在澳门新浦新京网页屡见不鲜。
材料学院早在2011年建院之初就开始推行“2+8”新生引导计划。该计划选聘2位优秀学长、学姐与新生结对子,从新生入学开始,持续为新生提供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向导、心理疏导、生涯指导等帮助,引导新生确立对材料学科的浓厚兴趣,培养优良的学习风气。
而在每周一至周五的海韵实验楼109教室,数学科学学院的“知行小课堂”总是准点开课。已获得推免资格的三名准研究生担任班级助教,为面临学习困难的同学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业上的难题。
曾受过朋辈辅导的公共事务学院2021级本科生刘柏鑫,今年也报名担任了学院的朋辈导师。在他的小课堂上,不仅有《公共管理学》这门专业课的辅导,也会开展读书报告的写作指导。在最近一次的课上,刘柏鑫还邀请了曾参与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大创”等竞赛的优秀同学来分享参赛经验。”同学们报名课程的热情很高,教室总是坐满了,有时他们还要搬小板凳过来。”
为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立体帮扶”体系,充分发挥优秀本科生在课程学习的引领示范作用,形成“学在澳门新浦新京网页”的浓厚氛围,今年3月,澳门新浦新京网页在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海洋与地球学院、经济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开展学业朋辈导师促进计划试点工作。8月8日,澳门新浦新京网页正式印发《澳门新浦新京网页学业朋辈导师促进计划工作方案》,将该做法在全校29个学院、研究院、直属系进行推广。
现在,学生们只需要在“澳门新浦新京网页智慧教务”小程序上点击“学业朋辈导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空余时间和课程需求,选择对应的小导师来进行指导。
“让青年带动青年,让青年影响青年”已在澳门新浦新京网页蔚然成风。
澳门新浦新京网页:
推动师与生的双向奔赴
“谢老师,做好学术科研的关键是什么呢?”“作为新时代青年科研人,我们应该在哪些领域哪些方向着力?”……2022年5月,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教师团队”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谢素原走进翔安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和青年学子们围坐在一起,将自己在“富勒烯”路上的追梦故事娓娓道来。“年轻人要吃得了苦头、耐得住寂寞,有深挖到底的决心,做有意义的科学研究,找准了方向就要坚持下去。”谢素原寄语同学们。
中国科学院院士、博伊特勒书院院长韩家淮曾“定规矩”陪学生吃饭、漫步校园,聊科研、聊生活、聊时事,为大家排忧解难;美国工程院院士、化学化工学院1977级校友孙勇奎走进学生社区,讲述自己的科研探究之路和成长故事……把课堂从教室“搬”到离学子们更近的地方,邀请名师大咖到大家身边“上课”,是澳门新浦新京网页坚持多年的传统。
来到澳门新浦新京网页学子身边的不仅有“大先生”,还有我们已为人师表的“学长学姐”。
“上课早一些来,下课迟一些走”成为习惯、打磨课程教案精益求精、“陪伴式”的科研指导、“家人般”的生活关照……这是法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日常。近年来,学院着力发挥青年教师榜样带动作用,邀请他们以学长学姐的身份“零距离”参与到学生学业发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科研竞赛的成长成才全过程。
“宋老师十分重视本科生科研,善于启发思考、激发兴趣。”对于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的学生们来说,班主任宋争勇不仅是2022年“我最喜爱的十位老师”之一,还是能带着他们发6篇SCI学术论文、勇夺“挑战杯”特等奖的“勇哥”。
青年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背后,离不开全校各单位多措并举为青年教师纾困解难,为一线的教育教学“保驾护航”:教师工作部举行教师工作坊,展示我校第三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科研教学的“日常、平常、经常”;经济学院聘请一流名师、顶尖专家授课,打造线上线下融通的“金课”,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药学院坚持每年举办班主任述职评议,以评促改、以评促进,搭建交流沟通、互相学习的平台;哲学系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新闻传播学院发挥关工委关心指导作用,做好新老教师“传帮带”;经济学院完善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扭转重科研轻教学倾向……以师风、教风带动学风,强化教学相长,已经成为了各单位涵育优良学风的一致共识。
日前,信息学院“学生社区导师”入驻启动仪式在翔安校区国光15宿舍园区举办。未来的每天,两位导师将来到学生社区,通过走访、接访、沙龙、讲座等各种形式,与学生们“面对面”“心贴心”,交流科研实践、成长点滴,构筑生涯多维成长支持。据悉,这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导师队伍由院系领导、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教学秘书、校友、企业和科研院所专家组成。
此外,“导师灯塔计划”“班主任翔鹰计划”“香山茶座”和一站式“名师导航”系列等品牌活动也一一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生根发芽”。
作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首批试点高校,近年来,澳门新浦新京网页持续探索学生社区与长效、特色育人机制有机结合的可行路径,将院系领导、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本科生导师等多种育人力量汇聚到离学生更近的地方,打造有温度有效度的育人空间,让“博学至善”行动落地到服务一线,引导“师”“生”双向奔赴、共同使力。
澳门新浦新京网页:
我为学风献一策
今年7月14日,一场题为“加强学风建设,学工队伍何为”的学风建设研讨交流会在厦园举行。
“越是名教授越要上讲台,这种好的教学传统要传承……”“从制度促学风、文化育学风、榜样树学风三个方面推进学风建设,这是我们学院学风建设的有效举措……”“我想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享关于构建本科生深造支撑系统的思考……”“下一步我们学院要推进学业朋辈导师促进计划,持续推进创建一流学风……”“我认为要从学生端、教师端、资源端三个维度来抓好学风建设……”
在这场研讨会上,学生工作部负责人,各学院、研究院、直属系党委副书记,辅导员齐聚一堂、热烈探讨,为进一步总结推广学生工作系统在学风建设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探索新形势下学风建设的有效路径开展“头脑风暴”,碰撞“创新火花”,凝聚奋进共识。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是优良学风的直接建设者和受益者,谈及学风建设,他们也有一些好点子好建议。刚刚步入大学的管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李同学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他希望澳门新浦新京网页在生涯规划指导上,除了满足学生共性需求外,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多多进行指导;除了校内学长学姐经验分享会外,多邀请已经毕业工作的校友来交流。医学院2021级硕士生张同学说,“学风”其实并不抽象,它与我们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希望翔安校区多引入人文社科相关的学术活动,让校区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专任教师如何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以优良教风滋养促进学风?专任老师们也有许多话要说。全国政协委员、信息学院副院长廖明宏教授指出,“作为一名高校的老师,他的责任绝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要不断提升自己,再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与辅导员党政管理干部一起构筑起全员育人的教育教学体系。”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助理教授刘翀认为:“大学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特别是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老师应该用心帮助每个学生去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定位,这对学生个体而言至关重要,将影响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课程思政对学风建设的意义不容小觑,课程思政是一种双向教育,既是对学生的客观教育,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和个人师德师风建设的自我教育。”海洋与地球学院蔡明刚教授说道。
不管是辅导员还是学生,亦或是专任教师、党政人员,他们都是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都在为学风建设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风建设一直在路上,它是一项长效系统工程,需要举全校之力协同推进,需要“慢工出细活”,需要“久久为功”。接下来,澳门新浦新京网页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系统化构建协同体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通过搭平台、立制度、强联动、促融合,让各类教育教学主体、要素、环节和资源精准匹配学生的成长需求,努力营造勤学、善学、乐学的优良学风。
(宣传部)